觉醒法师
  • 真禅法师“爱国爱教”思想管窥

    真禅法师“爱国爱教”思想管窥 真禅法师(1916——1995),江苏东台人,自幼出家,受具足戒后,曾就读于东台三昧寺启慧佛学院、焦山定慧寺佛学院、镇江竹林寺佛学院和南京华严师范学院、上海玉佛寺佛学院,师事过在中国近代佛教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应慈、圆瑛、常惺

  • 人间净土

    人间净土 觉醒 在《佛说阿弥陀经》中,佛告诉舍利佛尊者,在我们这个世界的西方,经过十万亿诸佛国土,那里有一个世界,叫做极乐,那个世界里面,有佛名阿弥陀佛,现在正在说法,普度众生。这个世界的环境,有七重栏楯、七重罗网、七重行树、七宝池、八功德水、四色莲

  • 佛教的社会功能

    佛教的社会功能 觉 醒 佛法的生命在于发挥其丰富的社会功能,只有坚持与时代紧密结合,佛教才有生命力。毋庸讳言,博大精深的佛教教义中,包含有许多积极因素,是佛教长期与社会相适应的基本契入点。这些和谐思想主要有: 1、缘起性空与如实观照的认识论 佛教认为,

  • 发扬佛教奉献精神——以上海玉佛禅寺为例

    发扬佛教奉献精神——以上海玉佛禅寺为例 觉醒 佛教和其他宗教的不同之处,不仅在于它为人们指示解脱生死的大道,而且还教导人们要以出世的精神作入世的事业,广作福利,以嘉惠群生。佛教传入中国以后,中国佛教徒实践佛陀遗教,倡导“利生为事业,弘法为家务”,形

  • 中国佛教的三大优良传统

    中国佛教的三大优良传统 觉醒 佛教在中国长期发展的过程中,形成了三大优良传统,这就是农禅并重,注重学术研究的传统,国际友好交流的传统。继承和发扬这三大优良传统,是促进佛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重要方面。 “农禅并重”,指的是佛教徒在生产劳动和宗教学

  • 回首如意

    回首如意 如意是佛门中一种法器,原为印度古时的爪杖,形状如云,或如手形,为背部瘙痒之用,以其能补手不能到之处,而搔抓如意,故称如意。如意的另一种用途是作为记事备忘之用的。据禅林象器笺说:“如意之制,盖心之表也,故菩萨皆执之。岂欲搔痒也?……今讲僧尚执

  • 日日是好日

    日日是好日 云门文偃(864一949)禅师是唐代著名高僧,云门宗的开山祖师。文偃禅师出家之后,初参睦州陈尊宿悟道,后得雪峰义存禅师印可。雪峰义存圆寂后,文偃禅师又去参学灵树如敏禅师,他到灵树如敏禅师那里后,受命担任首座之位。文偃亲近如敏禅师八年之后,如敏

  • 看破

    看破 平时在与信徒的接触中,有很多信徒对出家人穿的罗汉鞋感觉很好奇。有人就问我说:“师父,你们出家人夏天穿的罗汉鞋每只鞋六个洞,这有什么含义吗?”每遇到这样的问题,我都会微笑着告诉他们:“佛教的每一种法物都有其含义。就以罗汉鞋来说,每只罗汉鞋一边三

  • 只重衣衫不重人

    只重衣衫不重人 唐代高僧三圣继昌禅师是一位有修有证,品行正直的高僧。他以上堂法语富含禅机受到当时禅子的爱戴。前来亲近他的禅子闻风而至,一时门风大盛。如他上堂:“木佛不度火,甘露台前逢达磨。惆怅洛阳人未来,面壁九年空冷坐。金佛不度炉,坐叹劳生走道途

  • 上海玉佛禅寺第十三届千人皈依暨传授五戒法会

    上海玉佛禅寺第十三届千人皈依暨传授五戒法会 今日因缘殊胜,龙天欢跃。在玉佛禅寺觉群大楼万佛堂隆重举行了“上海玉佛禅寺第十三届千人皈依暨传授五戒法会”。法会分两个部分组成:上午九时,隆重举行了“千人皈依仪式”。下午一时,隆重举行了“千人受五戒法会

  • 净心启福慧,禅门作津梁——深切缅怀一代高僧净慧长老

    净心启福慧,禅门作津梁 ——深切缅怀一代高僧净慧长老 觉醒 当代著名高僧、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、河北省佛教协会会长、湖北省佛教协会名誉会长、河北省佛教协会创始人、赵州柏林禅寺退居、当阳玉泉寺退居、黄梅四祖寺、五祖寺方丈、邢台大开元寺住持净慧长老,

  • 自在是一种心境

      在百丈禅师眼中,能够成为一个出家人是人生的一大幸事。禅师认为,并不是每个人想出家就能够出家。出家需具足多种因缘,冲破重重阻力,才能最终现出僧相,一个人真正能够成为出家人,也是多生福德因缘所感召

上一页 1 2 3 4 ..7 下一页7转到
热门推荐
网站推荐
愿所有弘法功德回向

赞助、流通、见闻、随喜者、及皆悉回向尽法界、虚空界一切众生,依佛菩萨威德力、弘法功德力,普愿消除一切罪障,福慧具足,常得安乐,无绪病苦。欲行恶法,皆悉不成。所修善业,皆速成就。关闭一切诸恶趣门,开示人生涅槃正路。家门清吉,身心安康,先亡祖妣,历劫怨亲,俱蒙佛慈,获本妙心。兵戈永息,礼让兴行,人民安乐,天下太平。四恩总报,三有齐资,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,生生世世永离恶道,离一切苦得究竟乐,得遇佛菩萨、正法、清净善知识,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,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。

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,若侵犯你的权益,请通知我们,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!

华人学佛网  Copy Rights Reserved @2020 技术问题联络电邮:cnbuddhist@hotmail.com